Hi there,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零人報到事件,衍伸諸多討論。有人抒發高等教育的展望,有人憤恨入錯行。輿論照例反思重理工輕人文,但在歷史上「重人文」的場景只在滿足重重條件後才曇花一現,據我所知,不曾是常態。探索畢竟要付出代價,台灣經濟成長催生的中產家庭有能力多為兒女負擔四年甚至八年的學費、生活費,不代表撐持家計的人樂意。讀文組打斷腿不誇張,這層成本或「民怨」燜蒸十幾年,隨著就業後的收入差距擴大到無由開脫,愈演愈烈而已。
瀏覽這些討論,只覺得無聊。滿類似小時候在色情論壇上不停按「下一頁」、反覆重整頁面,期待會有讓我耳目一新的圖文跳出來。
論述若無聊,接近色情的無聊。反過來說,色情有其論述的面向。如今日推特,人觀察彼此感興趣的身體部位、姿勢、情境、關係,總括來說就是設定,根據人設拿捏跟路人和粉絲的距離、撰寫文案,展現適合展現的姿態,填志願的高三生和還沒拿到教職的學術從業者也是如此。倘若色情的過剩和貧瘠值得批判,那麼——(嗶)。
從網路找機會拓展人際關係令人疲憊,一大部分也來自要先花心力消解設定。設定在日常生活中比較薄脆,主動在電梯裡跟同棟住戶打招呼、閒聊,稍微展現善意,不難窺見都市冷漠裂縫裡的一些「什麼」——只怕我們不見得想看到就是了。
¶
想寫點什麼的衝動,近期降得很低,大概沒油了,要停下來加油。這一年多來,我還算享受腦袋後面有什麼事情在醞釀的感覺,不過執行起來經常 tsáu-tsing,回饋也不如預期。
上次有類似感受,大約是四、五年前。寫了〈情懷與猥褻〉和〈獻給小鎮村〉後,分析影像碰上瓶頸。我厭倦向讀者介紹劇情、劇本層面的事情,什麼寓意啦,尤其從電影、動畫讀出種種主義,說實在,跟讀人文科系求同溫共感、求療癒救贖,並無二致。確實許多讀者只要讀到作者埋設的「顯而易見的圈套」就會愉悅、滿足,但評論應該要指出那是設計好跟讀者交相賊的機關,而埋設這類機關就跟埋設網頁追蹤碼一樣,只是為了流通。後者(網頁追蹤碼)讓關於行為的資訊流通,前者(作品中「顯而易見的圈套」)讓情感流通,用途都是振興、推動經濟。
在此我可能該作點補充,儘管是近乎臆測的觀察。在我看來,許多人向高等教育求的是,培養能力以理解,為什麼自己在俗常的價值觀裡,沒有理所當然的位置,如果有,則被指派的位置是用來維持團體凝聚的——被排擠的位置。怎麼會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乍看之下,人文科系的氣氛往往把特殊當普遍、把例外當常態,投入其中的人不難和樂融融到畢業,但必需下一番功夫,才能反思這種跟外面顛倒的規則,怎麼有辦法成立。說快一點,所謂人文科系「競爭力」不足,可能有一部分來自投身其中的人,把這些「正義的欲求」、「同理的欲求」多少帶入了學術活動裡。
回到對影像的思考,我自己探索其他方向的嘗試也沒有什麼進展,而承前所述,探索是有成本的。近年讀書的量固然不如做學生的時候,姑且還是讀著,但沒有用,我與學術討論不只是拉開距離,根本是斷裂了。不只是落後,早已身在別的場子。
投身 BDSM 的故友曾跟我說,他鮮少能全身投入在性事裡,總會有一部分的他「旁觀他人之痛苦」,悄悄分析、思索著。儘管如此,他還是持續嘗試著 BDSM 以及從那裡長出來的各種親密關係。
無意攀附,但我嘗試跟進學術發展的時候,也有類似感受。例如我看到《宇凡聊社會學》分享有影響力的社會學者榜單,或是盤點近年社會學系的碩士論文的引用情況,試著認識陌生的名字,稍微了解他們在研究什麼。一邊讀,一邊從學術界的佔位策略看待眼前的論述,根本按捺不住。
才驚覺,我已經不關心了。
又回到小時候面對螢幕上 PHP 寫的色情論壇的深夜。會讓人觸電般全神貫注的邂逅,不誇張是萬中才有一。
¶
我關心的似乎變成投資組合的曝險和績效、酸種麵包、能多學會做幾道菜、到底要不要買 SteamDeck(背後的問題是:我沒時間玩遊戲啊)、公司的成長、我喜歡的人的安好、體脂是不是降了、抱石有沒有進步。
做學生的時候收了很多書,幾年間陸續處理掉,只剩下百般剔選、每次都自認想讀的書。奇妙的是,偶爾拿起來,還感受得到那份嚮往。我最近的想法是,我就該排出時間埋頭讀完,至少確認自己還做不做得到。
¶
閒聊回到此,分享三家我經常回購的酸種麵包:
WildBites:去恆春玩的時候發掘的店。皮脆,酸足,好吃。
曾全穀物烘焙:有實體店(捷運忠孝新生站)。全麥胡蘿蔔蛋糕和磅蛋糕糕體的麥味讓我滿足不已。酸種麵包一週填表單訂購一次,大概都能訂到。花樣繁多,我喜歡核桃無花果、柏林式裸麥鄉村。酸味偏強唷。另外真的要費心一點,前一晚先將次日想吃的份量轉冷藏退冰。冷藏放太久,再烤會硬到不行。感謝噗友推薦。
Leaven workshop 璞家工作室:有實體店(捷運中山站)。司康好吃。酸種麵包一樣是填表單每週訂一次,現場通常買不到。特色是麵包體,為什麼能那麼彈潤!多年前路過,吃了司康,比網美店乾碎或是乾瘠(像直接吞蘸濕又乾的麵粉)的 body 好得太多,每次有機會經過就會再買,那時還不懂酸種麵包的好。現在店家知名了,我也不容易買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
Show notes
無由開脫:以往開脫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強調文組也有高薪科系,另一種是從低薪科系畢業的人當中揀特例來講。
評論應該要指出那是設計好跟讀者交相賊的機關:所以我很佩服壁虎先生的影評。
偶遇的有趣事物
懶得回顧了。
確實,目前對於thread上的討論感到相當厭煩,但體感上 thread 很愛推這種互動性(戰立場吵架文)給讀者。畢業十年後就覺得,嗎,這大概就是討論的極限吧.....講了十幾年還是那些詞彙的排列組合,一樣的辯題一樣的兩造一樣的回答。還是不如聽聽淡如姐的建議(?),愛自己買ETF,至少十年可以解決一些實質問題。
這個就是我最想看的內容,比公司經營、生產力工具系列的好看